【專家分享】楊靖瑩醫師:給寶寶最溫暖的呵護 親子同室
親子同室是幫助母乳哺育成功的關鍵,因為媽媽與寶寶是24小時相處在一起,因此能隨時觀察到寶寶的需求,在最恰當的的時機,即時餵寶寶喝奶,滿足寶寶的需求。楊靖瑩醫師指出,寶寶想喝奶的訊號,是循序漸進的表現出來的,從吐吐舌頭、左右擺頭尋找,若不被抱起餵奶,寶寶的肢體動作會更明顯,開始吃手,若再不被滿足,最後就是脹紅了臉大哭。若媽媽能在觀察到寶寶有尋乳動作時就給寶寶吸乳,寶寶得到滿足,哺乳也容易順利。若等到寶寶大哭了才開始餵奶,此時寶寶的情緒高漲,就會容易有拒絕吸乳和拉扯媽媽乳頭的情形。
此外,產後若將寶寶放於育嬰室,媽媽哺育寶寶需頻繁往返育嬰室與寢室,這對產後媽媽是體力上很大的負擔,因全母奶的新生兒的喝奶次數可能一天高達十多餐,親子同室可以減少媽媽奔波的辛苦。
楊靖瑩醫師指出,餵母乳沒有絕對標準的姿勢,只要媽媽和孩子都是舒服的姿勢,就是最好的姿勢。而她也建議,若能採取生物性哺育(biological nurturing)姿勢,媽媽斜躺在床上,如同在床上看書或看電視時的姿勢,讓嬰兒趴在媽媽身上,自己去尋找乳房,這樣的哺餵姿勢媽媽較不會勞累,且對剖腹產的媽媽而言,也較不會碰觸到媽媽的傷口。此外,育嬰室多會用包巾將寶寶全身包裹,寶寶的身體動作受到限制,不利寶寶發展自行尋找乳房的本能行為,建議餵奶時將包巾攤開,讓寶寶能舒服的在母親身上伸展與尋乳。
同時現在強調的是親子同室,而不再是過去的母嬰同室。親子同室的意義在於照顧寶寶不再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,也不再僅僅是為了哺乳,而是要家人一起來關心,協助媽媽照顧自己和寶寶,唯有家人的幫忙,媽媽的身體與心理才能獲得最好的照顧,也才更有精神與體力照顧寶寶 。